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让国学经典丰盈品德教育

时间:2022-10-21 10:30:12 来源:网友投稿

品德教育是人生根基的教育,在文化回归的春风中,怎样提升学生的德行,将品德教育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品德学科的教师,笔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发掘品德教材与国学经典的契合点,针对教材的思想性目标,精选国学经典《弟子规》中相关内容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坚持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以习惯养成为目标,以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学法教育为主线,落实大课堂学习观,拓展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现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就经典国学《弟子规》如何与品德学科有机结合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丰盈品德感恩教育

【教学片段】 一年级上册《我的爸爸和妈妈》

教学《我的爸爸和妈妈》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笔者用《弟子规》“入则孝”中的句子进行教学。

首先出示了“入则孝”中的句子:“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初步讲解大意,然后提问:你们的爸爸妈妈生病时你能这样做的,请举手。不出意料几乎没有学生举手,但是笔者话题一转,如果是“子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你生病时,特别是发40度高烧时,你的爸爸妈妈这样对你的请举手,此刻全班33个学生中有25人举手。

接着提问:还记得当时你父母的心情吗?有学生回答说父母很焦急,其中有一个学生说自己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发高烧,父母不管天多冷,夜已深,毅然将其送往医院急诊,一忙就是一个晚上。此时笔者再引导:父母是如此用心用情地对我们,可我们呢……如此情感的碰撞无疑引发了学生的深思,对父母的感恩就不言而喻了。

课后,笔者还对“入则孝”中的其他句子进行拓展延伸,并注重家校联合,共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如在班级中构建“感恩微信群”,上传二十四孝的故事,让这些感人的故事深入人心,强化了孝心、爱心教育。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观念从小种入学生的心田。除此之外,让家长把孩子在家为父母、为家里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并通过微信上传,点点滴滴的进步无疑是对学生无形的鼓励,同时也激发了班中学生的感恩意识。一段时间下来,班上学生懂得孝敬长辈的多了,顽皮任性的少了;懂得节俭的多了,乱花零钱的少了;互助互爱的多了,打架疯闹的少了……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对有困难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对别人对环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小学品德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感恩教育内容,如孝敬父母的教育、尊敬师长的教育等等,这些教育内容与国学经典《弟子规》中所蕴含的感恩思想一脉相承。因此,将国学经典有效地渗透在品德感恩教育中,使学生从小学会感激,这是品德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丰盈品德诚信教育

【教学片段】 四年级上册《诚实是金》

教学《诚实是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知道诚实是美德,诚实守信是重要的品德,笔者引用《弟子规》“信”中的句子“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进行教学。将清代文人韩云门讲诚信的故事作为榜样教学。让诚信故事进入学生的视野,占领学生的思想高地,以达洁净灵魂的目的。笔者先提问:为什么韩云门要娶盲妻?学生答:因为他说话算话。接着提问:如果换成是现在社会,你认为能做到的人多吗?学生答:不多。笔者总结:是的,别说是娶妻这样的大事,就是我们平时的小事,好多人都在撒谎。想想看,我们平时对同学、对老师、对家长有没有说过谎?说谎的后果是什么……接着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考与辩论。

课后,笔者还将《弟子规》中“信”的其他内容进行拓展,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前期开展了“我们和诚信在一起”的主题活动,每天课前三分钟讲一个国学经典中关于诚信的故事,每周记录一件因不诚信而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例,如此正反对比,让学生自觉感悟诚信的可贵。后期在班中设置“诚信图书角” ,让学生可以随时到书海中遨游,看完自觉放回原处。尝试“回家作业我诚信”,每天自觉汇报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一周检查一次。由于受到前期诚信故事及不诚信事例的影响,后期的“诚信图书角”和“回家作业我诚信”的反馈情况比想象中要好。如此,从一点一滴做起,让诚信教育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德育教育走出课堂,渗透到校园乃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养成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而古往今来,在我们的国学经典中像这样的正能量人物很多很多,在品德教学中,我们将其作为榜样树立在学生面前,就可以实现国学经典与品德教学相结合的目的。

三、丰盈品德学法指导

【教学片段】 一年级下册《我会学习

《我会学习》一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道多种学习方法,如不懂就问。倾听,了解学习的多种渠道和不同途径,并初步尝试拓展自己的学习;2.培养按时和专心的学习习惯。教学这一课时,笔者援引了《弟子规》“余力学文”中的几句:“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这其中就讲到了4种学习方法:(1)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3)在制订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4)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然后对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课后,笔者还组织学生收集了国学经典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名句,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学生每收集一点,教师都及时进行讲解。如此既能让学生知道我们古人有很多好的学习方法,也能及时得到借鉴。辛劳的汗水是成功的一半,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另一半,吸取经典中好的学习方法,融会贯通,付诸实践。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授之以鱼,莫过于授之以渔”,其讲究的就是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而且使学生终身受益。而国学经典中关于古人好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很多,作为品德教师就应该发掘教材与国学经典中有关学习方法的内容,从而激励学生奋发进取,努力学习。

总之,国学经典与品德教育相结合,能使学生受益匪浅。从诵读到领悟,从领悟到行动,上上下下自然而然落实到日常行为思想中。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当然,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对国学经典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就需要深入研究国学典籍,不要怕有“掉书袋”之嫌。只要不断钻研,寻找国学经典与品德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就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效果。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陶里小学 312030)

相关热词搜索: 丰盈 品德 国学 经典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