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演变,,同步练习

时间:2021-10-23 12:13:27 来源:网友投稿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一、选择题 1.列宁在 1917 年 8 月所写的一篇文章中说道:“三年来的战争把我们向前推进了三十来年”“战争异乎寻常地加快了事态的发展,令人难以置信地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危机”。列宁意在强调(

 ) A.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赢得各交战国政府的支持 B.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逐步明确 C.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 D.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2.1917 年 4 月,列宁指出,在一个小农国家里,只要绝大多数居民还没有觉悟到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就决不能提出“实行”社会主义的目的。据此可以推知,列宁认为当时的主要任务是(

 ) A.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B.推动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 C.促成工兵代表苏维埃成立 D.获得农民阶级的广泛支持 3.墨索里尼在 1938 年承认:“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上去,我就将不得不在一周内从埃塞俄比亚撤退。”这反映了 (

 ) A.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和竞争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失衡性

 C.国际势力的纵容助长了侵略行径 D.经济危机下的全球贸易竞争 4.列宁指出:“1921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5.如图是无产阶级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示意图,图中①应为(

 )

  A.彼得一世改革

 B.光荣革命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6.《全球通史》中说:“1914 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这主要是在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

 ) A.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B.导致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兴起 C.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D.引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怀疑 7.据档案记载,1925 年,苏联农民心中始终存在一种困惑:“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他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这主要说明当时(

 ) A.粮食税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B.农民对集体农庄心有余悸 C.新经济政策缺乏制度保障 D.工业化政策引发农民不满 8.桑地诺明确提出“要祖国,要自由”,坚决反对民族压迫和独裁统治,明确提出美帝国主义是尼加拉瓜人民的主要敌人;实行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各阶层和各派政治力量共同对敌。材料反映了(

 ) A.美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尼加拉瓜经济的发展 B.桑地诺领导的反美斗争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C.桑地诺思想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D.桑地诺反美斗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帮助 9.下表是苏俄(联)20 世纪 20 年代经济发展状况。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 发展状况 1922~1923 工业品价格猛涨,引发市场混乱,触发销售危机 1924~1926 农民暴动;食品价格上涨,导致工人不满 1927~1928 农产品收购危机

 A.余粮收集制的扩大导致农民不满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显得步履维艰 C.农业集体化的确立引发农民暴动 D.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使工农受损 10.1918 年冬,埃及资产阶级民族运动领袖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殖民当局提出英军撤离埃及、准许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并组织代表团准备到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还要求到巴黎和会申诉,这说明(

 ) A.埃及独立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 B.埃及独立寄希望于巴黎和会的帮助 C.埃及民族资产阶级担负着民族解放的重任 D.埃及独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帮助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力图在战后建立一个“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苏联也希望建立新的国际组织来“保证一个持久和正义的和平”,在美苏主导下,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宗旨的联合国建立起来。这表明(

 ) A.美苏在战后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B.美苏都希望建立自己主导的世界秩序 C.维护和平的理念顺应了国际发展大势 D.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永久和平相处 12.有人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形象地比喻为:两个小孩打架将一群大人牵扯进来引发的更大规模的斗殴。其中“两个小孩”喻指(

 ) A.德国和法国 B.意大利和法国 C.奥地利和塞尔维亚 D.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 1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期间发生暴力事件时,国大党立即宣布停止运动。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B.对人民力量的保护 C.害怕引发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害怕危及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地位 14.下面是一幅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漫画。墙上的帽子分别代表波兰、比利时、法国等国家,希特勒以“牙医”的身份出现,对仅剩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下一个!”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漫画表明(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欧洲局面 B.欧洲国家沦陷的过程 C.英国已经屈服于德国 D.英国坚持抵抗德国 15.“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待在这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军中流行的这首歌曲在研究下列哪一问题时最有价值(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反战情绪 B.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伤亡情况 D.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 (

 )

 罗马尼亚 希腊 南斯拉夫 匈牙利 保加利亚 苏联 90% 10% 50% 50% 75% 英国 10% 90% 50% 50% 25% A.苏英避开美国瓜分东欧 B.英国仍然保持霸主地位 C.反法西斯同盟已经破裂 D.带有明显大国强权色彩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及结束后,世界大国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 ①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 ②形成了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并存的格局 ③从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走向美苏对峙的局面 ④以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为主要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其表现有(

 ) A.诞生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B.国际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C.使得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为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奠定基础 19.1917 年初,俄国国内陷入混乱,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只能大量发行货币,甚至连印刷机都用坏掉了。大雪和低温让 100 多列蒸汽火车车头因冻结而爆炸,导致食品和燃料没法运进大城市。由于供应缺乏,面粉的价格已经涨了 8 倍,但有面粉的面包房也没法烤岀面包,因为烤炉没有燃料,连首都彼得格勒的许多工厂都因为缺少燃料而停工了。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二月革命爆发后的紧张局势 B.气候恶劣且燃料极度匮乏 C.政府滥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 D.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矛盾的激化 20.1919 年,英国殖民当局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律要点被印度公众概括为“不需审讯、不要律师、不许上诉”。如此不合理的要求,导致甘地(

 ) A.领导了“食盐进军” B.建立了非暴力抵抗基地 C.组织了“文明不服从”运动 D.提出了印度独立的要求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刚刚揭开,局部战争渐次显露时,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始终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分成英法、美国、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德、意、日法西斯虽处劣势,但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他们以有限战争方式,实行各个击破,以取得有限目标,先后在东非、东亚和中欧燃起了战火。

 ——黄安年《论国际反法西斯 联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占有绝对优势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未能遏制法西斯侵略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概述《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评述《联合国家宣言》。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部,工业发达,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8年,希特勒先后制造了针对捷克的五月危机和九月危机。面对严峻局势,英法两国政府要求捷克政府接受希特勒的领土要求。捷克政府既不愿依靠爱国群众,又把接受苏联援助看成一种“自杀手段”,最终选择屈服。9 月 30 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签署《慕尼黑协定》,规定:将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上述地区的军事设施、厂矿企业、运输工具等必须无偿地交给德国,在日耳曼人是否占居民多数尚不能确定的地区,由四国代表组成的国际机构占领,再通过公民投票以确定其归属,并划定最后边界。这一协定使捷克斯洛伐克丧失了将近 1/5 的领土、大约 1/4 的人口和 1/2 的重工业实力。《慕尼黑协定》远远没有满足希特勒的贪欲,5个月后的 1939 年 3 月 15 日,德国军队侵入捷克,并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慕尼黑协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

 由材料中“战争异乎寻常地加快了事态的发展,令人难以置信地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危机”,可以看出人们对资本主义越来越失望,临时政府的统治不得人心,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故 C 项正确;A、B 两项材料中均未体现,故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

 义危机加深,不是强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故 D 项错误。

 2.A 【解析】

 列宁认为当时的俄国是小农国家,而且当时俄国大部分居民尚未意识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紧迫性,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无产阶级难以实现社会主义目标,即不能直接使用暴力手段实现社会主义,由此可知,列宁认为当下的主要任务是采取和平方式取得政权,然后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故选 A 项。

 3.C 【解析】

 墨索里尼是意大利法西斯势力的代表,材料信息证明了国联执行“绥靖政策”——不把石油作为经济制裁的内容,这显然助长了法西斯国家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故 C 项正确;虽然帝国主义之间矛盾重重,其经济发展也不平衡,但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A、B 两项;经济危机下的贸易竞争与材料无关,排除 D 项。

 4.D 【解析】

 据材料“1921”,“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可知,该办法是指新经济政策,故选 D 项;新经济政策不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而是取代,排除 A 项;新经济政策旨在恢复和发展经济,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但并未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 B 项;据材料“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可知,新经济政策强调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排除 C 项。

 5.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 年 11 月(俄历 10 月),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它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把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了现实,故选 D 项;17 世纪晚期,俄国经济严重落后于西欧,彼得一世改革目的在于改变俄国落后面貌,与题干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无关,排除 A 项;1688 年的光荣革命结束了英国君主专制统治,与题干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无关,排除 B 项;1917 年二月革命之后,成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题干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无关,排除 C 项。

 6.D 【解析】

 材料“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破坏,人们的信心受损,故 D 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故 A 项排除;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兴起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 B 项排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

 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故 C 项排除。

 7.C 【解析】

 在新经济政策实行过程中,农民既渴望致富又担心成为革命的对象,故 C 项正确。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A 项违背史实,故错误。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分别是在1926 年和 1929 年开始的,B、D 两项错误。

 8.B 【解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桑地诺反美斗争具有反对独裁统治的内容,因此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故 B 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故 A 项错误;反对美国的殖民统治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故 C 项错误;由材料无法看出国际社会帮助的相关内容,故 D项错误。

 9.B 【解析】

 1921 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材料反映的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出现的问题,表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显得步履维艰,故 B 项正确。

 10.C 【解析】

 从材料无法看出...

相关热词搜索: 两次 学年 纲要